2019年,宏观经济在探底中调整结构,金融风险从扩散转为收敛,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能显著增强,在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共同作用下,普惠金融市场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。
作为普惠金融市场重要的创新驱动者和领导者,平安普惠不忘初心,回归普惠金融本源,以“科技助力+模式创新”的思路,主要解决以“1050”人群(年收入在1000万以下,雇员在50人以下的小微企业、个体工商户)为代表的小微人群的从0到1的信贷可获得性难题。
科技让普惠金融变成可能。目前,平安普惠又在自身优势领域的小额信贷业务中,创新的运用了新的金融科技,在业内首先应用ai视频面审机器人(行情300024,诊股)。与传统ai相比,ai视频面审机器人在asr自动语音识别、nlp自然语义理解、dm对话管理基础技术上,首次全面集成了人脸识别、声纹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,及微表情识别、图像识别、多人脸/换人脸检测等反欺诈金融科技应用。ai视频面审机器人可以支持智能对话、深度互动,以ai形象视频交互方式提供面审服务,不但大幅降低风控成本,更以统一对外审批形象提供标准的面审服务,给借款人提供友好的交互体验,提升服务品质。
平安普惠认为普惠金融应有两个内涵,除了提高小微人群金融服务获得感,更要通过服务来建设、提高小微人群的金融能力,全面改善融资难,被称为“赋能式普惠金融”。依托多年在普惠金融领域的实践经验,平安普惠服务小微、服务实体经济,发挥走街串巷的精神,走到客户身边倾听需求、提供定制化服务。平安普惠的新增客户中60%在过去3年内没有从银行贷款,但通过平安普惠的借款服务,两年后45%的客户自行获得了银行贷款,金融能力得到了提升。
截至2019年上半年,平安普惠累计为超过1100万小微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为主的普惠金融人群提供借款服务,三线及以下城市覆盖率超过90%。当前管理余额中,小微企业业务占比超过50%,其中小微客群中90%为“1050”人群。2019年平安普惠上半年新增业务中有38.33%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,约60%的借款人在通过平安普惠申请借款时,未从银行获得过经营类贷款。
2015年“十三五”规划建议首次提出“加快金融体制改革,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。”2020年即将迎来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。面向未来,平安普惠将继续响应国家政策号召,以金融科技为手段,以支持小微、三农等实体经济发展为使命和己任,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为国家经济发展贡献更多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