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两天,和儿子闹矛盾了,他给我讲美剧呢。
我一抓住机会就问他:“这样设定的意义是什么呢?”,“这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吧”。
儿子恼了,说:“哪来那么多的意义啊”,“你动不动就想寻找一些意义,一些道理”,“动不动和现实扯上关系,纯粹只是好看而已,不可理喻”。
然后回他房间了,不再给我讲了,我愣住了,没意义还看他干嘛?
突然,一个内容闪现在我脑海:“你这明显是成人思维啊,任何事情都要寻找意义,说得更直接一些,只有能给自己带来利益的事情才值得去做呢”。
看看吧,自己还在不停地标榜要做个有趣的人,做有趣的事,原来我是这么无趣的人,我带着眼镜看待任何事,我想赋予我看到的,我听到的每一件事一定的意义,
但儿子说得对呢,“哪来那么多意义呢,纯粹好玩而已”,悦己而已。
孩子为什么不爱学习了?答案是显而易见的,除了学校老师那部分因素,我们家长把学习这件事赋予了太多功利性的东西。
好好学习,就能考上好大学,然后找个好工作,进而赚很多很多钱,过上富裕的生活,听起来是多么美好而又“都是为你好啊”。
但是这样的人生有趣吗?
想起儿子小时候,在还未上幼儿园之前,儿子到5岁多了还一直没去上幼儿园,我不在他身边,而爷爷奶奶无法把他送到学校,受不了他“撕心裂肺”的哭,外加死死抱住爷爷的腿不进学校。
我每每回家,儿子异常高兴,拉着我看他的画册,滔滔不绝地给我讲上面的故事,给我记忆深刻的在大概三四岁的时候,我给他买回去了拼音,算术,认字这些知识性书本。
他学得很欢的,写拼音,用小木棒算算术,教小猫识字,给爷爷奶奶上课,不亦乐乎呢。
2007年1月11日,我恰好在家里,他自己写着写着,跑过来拉我去看他写的,他指着“2007.1.11”这个日期,兴奋地对我说:“妈妈,今天你高兴吗?你看这个日期”。
“高兴,妈妈高兴”其实我并未觉得今天和昨天有什么区别,但孩子却从这个日期中看到很多让他高兴的事情,那个时候,没有考试,没有教室束缚他,他写了,算了,大人都给予赞扬,他高兴啊,又去写又去算。
而自从孩子上了小学,大批的作业等着他来做,各种考试等他来考,家长的“好好学习,成绩高了,你就厉害了”这样的声音不绝于耳,孩子们疲于应付这些,我们还经常性批评指责,他们只有生气的份了,何来兴趣啊?
现在玩游戏,看漫画的孩子,在他的能力范围内设计过关,打完一关才能进入下一关,打通了,不但会受到系统的赞扬,而且会得到游戏伙伴的崇拜,不通了,我继续打啊,反正又不用考试,也没有任务,谁不喜欢?
如果在一定范围内在学习上注入游戏的元素,不要设定太多的所谓“意义”,让学习有趣,而且还能不断得到家长的赞扬,同伴的崇拜。
我估计他会分泌出更多的多巴胺的,他会更喜欢去学习的。
我们需要做的是把有趣和生活结合在一起,而不是寻找“意义”。